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629篇
  免费   7363篇
  国内免费   5610篇
电工技术   12280篇
技术理论   5篇
综合类   11570篇
化学工业   13799篇
金属工艺   6852篇
机械仪表   4975篇
建筑科学   7215篇
矿业工程   2073篇
能源动力   3373篇
轻工业   6714篇
水利工程   2663篇
石油天然气   4800篇
武器工业   910篇
无线电   985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608篇
冶金工业   3445篇
原子能技术   2431篇
自动化技术   21039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493篇
  2022年   843篇
  2021年   1201篇
  2020年   1734篇
  2019年   1491篇
  2018年   1608篇
  2017年   1691篇
  2016年   2310篇
  2015年   3157篇
  2014年   5778篇
  2013年   6251篇
  2012年   6108篇
  2011年   6802篇
  2010年   5646篇
  2009年   7087篇
  2008年   7067篇
  2007年   7725篇
  2006年   6945篇
  2005年   5898篇
  2004年   5042篇
  2003年   4884篇
  2002年   4725篇
  2001年   3693篇
  2000年   3910篇
  1999年   3585篇
  1998年   2898篇
  1997年   2721篇
  1996年   2805篇
  1995年   2878篇
  1994年   2562篇
  1993年   1573篇
  1992年   1609篇
  1991年   1111篇
  1990年   818篇
  1989年   736篇
  1988年   685篇
  1987年   389篇
  1986年   245篇
  1985年   386篇
  1984年   423篇
  1983年   440篇
  1982年   334篇
  1981年   410篇
  1980年   273篇
  1979年   119篇
  1978年   114篇
  1977年   71篇
  1976年   41篇
  1975年   5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流差动保护受电容电流和数据不同步影响,选择性和速动性不高。通过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故障特征分析发现,在时域平移一端数据,并对比差动电流的大小,可以进行区外故障数据同步的识别。对于区外故障,由于没有故障点注入电流的影响,差流在数据同步时最小,数据不同步时明显增大;对于区内故障,受故障点注入电流的影响,无论数据同步与否,差流的值总是很大。在分布参数模型下构造时域电流差动保护,利用上述差流特征可以获得区外故障实时的数据不同步时间信息,并在时域中实时调节差流和整定门槛,保证了差动保护不因区外故障数据不同步而误动。仿真验证表明所述方法能够可靠快速灵敏地识别高阻故障,不受分布电容影响,并且不需要两端数据严格同步。  相似文献   
992.
并联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是多端直流系统的一种特殊方式,并联扩建方案经济性好、运行灵活方便。利用实时数字仿真器(RTDS)建立了±800kV双换流器并联、10GW双极直流输电仿真模型。直流控制保护模型采用所开发的直流输电控制保护样机,与RTDS构成实时闭环仿真试验环境。控制策略采用电流裕度控制,整流侧两个换流器均定电流,逆变侧一个换流器定电压,另一个换流器定电流。控制系统架构按双极/极控制层,换流器层控制进行设置。换流器层控制实现两个换流器的触发控制,双极/极控制层产生电流和电压参考值指令,经分配后,发送至换流器层控制。利用该仿真系统对双换流器并联的直流输电系统启停、稳态运行工况、换流器在线投退、功率分配策略等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和开发的控制保护样机可以满足双换流器并联的高压直流输电要求。  相似文献   
993.
根据我国电网覆冰的现状,结合国内外融冰的实践经验,在分析地线融冰机理的基础上,结合传热学的原理,建立椭圆融冰的数学计算模型,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研究最小融冰电流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LBGJ-100-20AC、LBGJ-120-20AC、LBGJ-150-40AC这3种铝包钢绞线的地线融冰电流,分析覆冰厚度、风速、环境温度以及融冰时间等因素对地线融冰的影响;计算不同地线材料与融冰电流的关系;最后,通过该文提出的计算模型计算目前输电线路工程常用地线材料的最小融冰电流.计算结果与目前工程应用较多的布尔斯道尔夫融冰电流计算公式对比,发现2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架空输电线路直流融冰过程中,融冰电流是由覆冰厚度、环境温度、风速和地线材料等参数共同决定,其中,环境温度、覆冰厚度和地线材料对地线短路电流融冰均有显著影响,但风速的影响相对较小.该文提出的融冰电流计算模型,为输电线路地线融冰电流的选择及融冰装置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4.
根据高压输电线的接头中两段对接钢芯拉开的缺陷情况,提出了两种不同励磁装置形式的磁通检测方法。运用有限元分析法,以LGJ-400/35型钢芯铝绞线为仿真对象,进行了有限元的建模分析和计算,分析钢芯完整和拉开两种情况下磁路空隙中磁感应强度差值的大小。最终得出使磁力线平行于输电线轴向的漏磁检测方案对于输电线钢芯拉开缺陷具有最好的检测能力,钢芯拉开引起磁路中磁感应强度的变化更大,这为今后的实验和现场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在低压电力线信道的各种噪声中,脉冲噪声可能会使通信系统引起瞬间误码率升高,严重影响了低压电力线通信可靠性。根据脉冲噪声的幅值和宽度与背景噪声的区别,即幅值相差10~50 d B,且脉冲宽度约为几十微秒到几毫秒的特性,在时域中,通过窗函数设定脉冲噪声门限值过滤低压电力线背景噪声,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出信号噪声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将信号变化范围划分为四组矩形窗函数,以识别出50~200 k Hz频率范围的脉冲噪声。  相似文献   
996.
带并联电抗器同杆双回线自适应重合闸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针对带并联电抗器的同杆双回线的自适应重合闸方案。针对接地故障类型,利用故障相恢复电压的积分值进行故障性质的判断;针对跨线不接地故障类型,利用不同回线故障相恢复电压差的积分值进行故障性质的判断;针对同杆双回线的所有故障类型,根据按相顺序重合闸原则进行重合闸操作。大量的动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准确识别各类接地与跨线不接地永久性故障,缩短了瞬时性故障时的重合闸时间,提高了系统的安全稳定水平,并且在不同电力系统运行状况和不同故障类型下重合闸装置均能正确动作,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97.
为方便通信双方在未协商通信内容情况下动态、高效地交换模型和数据,提出了电力系统动态消息编码技术。该编码技术采用二进制自描述方式描述大型电力系统模型和数据,共有四种编码方式:M0用于兼容抽象语法标记(ASN.1);M1在ASN.1的基础上加入名字选项,用于少量数据的结构化描述;M2扩展编码头部,编码效率高;M3扩展编码头部,描述类信息。实际使用中,首次通信时使用M3发送类型和结构信息,其后通信使用M2发送数据;当类型和结构发生变化时,再次发送类型和结构信息,有效地解决了数据量和维护的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998.
2.5维机织复合材料疲劳寿命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5维机织复合材料进行了静力分析,在受拉伸载荷的情况下将其视为经纱层和纬纱层组合而成的层合板。以单向板疲劳寿命预测为基础,考虑到疲劳加载过程中刚度退化导致的应力重新分配,采用Miner理论对其拉-拉疲劳寿命进行预测,且对该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为预测2.5维机织复合材料的疲劳寿命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999.
针对传统除尘器无法有效捕集PM2.5的问题,笔者论述了同极荷电颗粒在交变电场中的凝并、异极性荷电粉尘的库伦凝并、异极荷电颗粒在交变电场中的凝并、异极荷电颗粒在直流电场中的凝并、四级凝并5种电凝并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电凝并技术的发展方向。5种电凝并技术中,异极荷电颗粒在交变电场中的凝并效果较好;两区式异极荷电颗粒在交变电场中的凝并效果优于三区式。低温等离子体-电凝并技术将低温等离子体-电凝并设备直接置于管道中,对粉尘预荷电;基于原有布袋除尘器开发出双踪电笼布袋除尘装置,联合脱除PM2.5。利用低温等离子体-电凝并技术开发的复合反应器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对细微粒子的除尘效率高达99%,可实现脱硫脱硝脱汞的协同脱除,是电凝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表明,采用含有钴的三相合金镀层(TAWI)与没有钴盐的粘合橡胶的粘合力,与现行的黄铜镀层(Brass)与含有钴盐的粘合橡胶相比,在高温高湿度的老化条件下,TAWI的粘合力要明显有所改进;同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来表征粘合层在高温高湿度下的演变过程,发现镀层中的钴可以抑制老化过程中脱锌的速度。此外,由于橡胶中去除了钴盐,橡胶的机械性能,抗裂纹扩展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Tanδ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